和谐与锋芒:迈凯伦双星的 F1 冠军之争与传统之辩
发布日期:2025-09-18 11:20 点击次数:136
“这木瓜橙车队的规矩真是独树一帜,太好笑了……奥斯卡(皮亚斯特里)可比我有风度多了。”
谁能想到,七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的费城76人队球员乔尔·恩比德,竟是位F1车迷?
恩比德的这条推文,巧妙地展现了顶尖运动员对迈凯伦车队一项决策的看法——在周日的意大利大奖赛尾声阶段,车队要求奥斯卡·皮亚斯特里让过其队友兼冠军争夺对手兰多·诺里斯。
这一决策的出发点是“公平”:比赛还剩7圈时,由于一次缓慢的进站,诺里斯被皮亚斯特里超越。皮亚斯特里遵照了指令,只是通过车队无线电流露出些许不满。赛后,两位车手和迈凯伦车队都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恩比德——以及众多F1粉丝——却难以理解这一决定。与一周前在赞德沃特赛道因引擎故障退赛类似,诺里斯此次同样遭遇了坏运气,不同的是,这次迈凯伦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重新平衡局势。
蒙扎赛后我曾写到,迈凯伦今年应对冠军争夺的方式令人钦佩,这要归功于首席执行官扎克·布朗和车队负责人安德里亚·斯特拉,他们做到了一件罕见的事:给予车手完全的竞技自由,同时避免了F1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激烈内斗。
布朗表示,这得益于车队浓厚的团队文化,以及皮亚斯特里和诺里斯的个人品性。两位车手都清楚他们将在未来多年里继续搭档,为了一时得失而违背车队所倡导的理念,显然得不偿失。
有两点是毋庸置疑的:迈凯伦的努力值得赞赏,但今年冠军争夺中“狠劲”的缺失,却与我们所熟知的F1——乃至体育本身的特质——背道而驰。
恩比德和大多数运动员或许无法完全理解F1车手所处的特殊环境:他们既要为车队效力,又要为个人荣誉而竞争。在篮球、棒球或足球等项目中,个人的成功不会以牺牲队友的利益为代价,因为胜利时队友们也会站在获胜的一方。但F1的情况截然不同。
然而,F1的历史上,不乏车手为了个人利益不断试探底线,甚至越过界限、违背车队意愿的例子。
看看2013年马来西亚大奖赛上,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对马克·韦伯(如今是皮亚斯特里的经纪人及重要顾问)的所作所为:维特尔无视红牛车队“保持现有位置”的指令,在比赛最后阶段超越韦伯夺得冠军。赛后,韦伯怒气冲冲,在休息室里向维特尔提及车队的指令,但维特尔最终毫无悔意,后来表示:“我速度更快,超过了他,赢得了比赛。”
再看看2007年迈凯伦车队的汉密尔顿和费尔南多·阿隆索那段臭名昭著的队友时光,最终两人都将冠军拱手让给了法拉利的基米·莱科宁。身为两届卫冕冠军的阿隆索,对新秀汉密尔顿的表现感到震惊。在匈牙利站的排位赛中,他故意在维修区的车位上停留,干扰汉密尔顿的排位赛节奏,那时他与迈凯伦的关系早已恶化。仅仅一个赛季后,他便离开了迈凯伦(尽管在2017-2018年又短暂回归)。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1988年和1989年在迈凯伦效力的阿兰·普罗斯特与埃尔顿·塞纳;1982年在伊莫拉赛道为法拉利效力的吉尔·维伦纽夫与迪迪埃·皮罗尼。还有一些情节相对轻微的,比如2022年巴西大奖赛上,马克斯·维斯塔潘早已稳获车手冠军,却无视让他给塞尔吉奥·佩雷兹让车的指令,而让车本可以帮助墨西哥人冲击年度亚军,这一行为一度加剧了车库内的紧张气氛。难怪当维斯塔潘得知皮亚斯特里在周日让车时,会笑出声来。
近年来队友间冠军争夺的最佳例子,当属汉密尔顿和尼科·罗斯伯格在梅赛德斯共事期间,两人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次展开冠军对决。他们在2014年比利时大奖赛(见上图)以及2016年的西班牙大奖赛和奥地利大奖赛中发生碰撞,打破了赛车运动的“黄金法则”:不要碰撞队友。
罗斯伯格在2016年阿布扎比大奖赛收官战中赢得了他唯一的一个冠军,尽管当时汉密尔顿从领先位置开始放慢车速,孤注一掷地试图让罗斯伯格身后的赛车有机会超越他,以此来赢得总冠军,但其努力最终徒劳无功。几天后,罗斯伯格便宣布退役,他对自己实现了成为世界冠军的目标感到满足。
周日在蒙扎,梅赛德斯车队负责人托托·沃尔夫被问及如何应对当年那场争斗时说:“我们的两辆赛车里是两种不同的‘猛兽’。刘易斯和尼科是两位极具攻击性的竞争者,在比赛中互不相让。有时,这对车队来说很难管理。”
“但我在迈凯伦没有看到这种情况。”
他说得没错。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他们都很年轻,都在追逐自己的首个总冠军。他们都是凭借迈凯伦获得了进入F1的机会。重要的是,他们都认同车队的文化,这意味着违背车队指令的想法,与他们在F1学到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去年在匈牙利站,诺里斯最初反对类似的让车指令,但最终还是让皮亚斯特里超过。周日,皮亚斯特里虽短暂质疑了这一要求,但很快就完成了让车。
布朗表示,随着冠军争夺的进行,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之间的私人关系愈发紧密。在排位赛和正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两人同坐一张沙发时仍有说有笑。迈凯伦的社交媒体上,满是他们在比赛结束后一起复盘的视频。
我喜欢他们之间这种亲切友好的氛围,既有趣又温馨。但你能想象2016年的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会这样吗?绝对不会。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当年的冠军争夺如此令人难忘:他们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和争议。2021年梅赛德斯和红牛之间的车队对决也是如此,当时汉密尔顿和维斯塔潘争夺总冠军,两人在那一年的赛道上多次发生碰撞。
我们之所以记住那些冠军争夺,是因为它们周围的紧张氛围,是因为那些矛盾爆发的时刻。尽管我理解迈凯伦在蒙扎所做决定的理由,也十分钦佩他们的策略,但与前几年相比,很难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抱有同样的期待。戏剧性所带来的乐趣已经被消解了。
当然,这正是迈凯伦的初衷。车队参赛不是为了取悦中立观众或制造新闻头条,而是为了尽可能地取得成功。因此,一旦车队总冠军的归属尘埃落定(最早可能在下一站巴库大奖赛),预计他们也不会改变策略。在那之后,车队或许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但为了布朗和斯特拉所灌输的价值观,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仍需要继续以团队为重,尽管那时只剩下个人总冠军可供争夺。
这种和谐的氛围造就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冠军争夺。皮亚斯特里在赛后表示,即便假设让车导致他错失总冠军,他也不会后悔,这对大多数运动员和许多F1车手来说似乎是难以理解的。对他而言,车队显然是第一位的。
2025赛季剩余的八场比赛将很难应对,尤其是如果皮亚斯特里31分的领先优势消失,在阿布扎比可能会出现“我行我素”就能决定总冠军归属的情况。随着冠军争夺持续时间越长、竞争越激烈,坚守车队的要求和价值观就会变得越发困难。这对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来说将是一场重大考验,因为他们都清楚,如果关系变得紧张,将会对车队和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
F1和体育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存在争议,也因为成见会被打破、挑战会出现。在“正确的事”和“胜利”之间做选择时,众多伟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种狠劲可能会令人不适,在道德层面也难以让人接受。
但如果这能让他们达成最终目标,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值得的。
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都是极具竞争力的车手,速度很快,配得上参与今年的冠军争夺。这场争夺一直很激烈,差距微小,胜负难分。缺乏戏剧性当然符合迈凯伦的利益,但这无法构成中立观众们迫切期待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冠军争夺。
公平吗?当然。但体育就像人生一样,并非总能做到公平。而试图强求公平,只会让参与者和观众感到越发不适。
#迈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