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从核酸大王到限高令张核子的落差与回应

发布日期:2025-10-09 12:21    点击次数:65

限高令的事儿一出来,我第一反应是:这剧情也太反转了吧。

2020年那会儿,张核子还站在疫情风口浪尖,一边是全国几亿人的核酸报告从他公司实验室里冒出来,一边是媒体给他扣上“核酸大王”的桂冠;四年过去,这位曾经的大佬,却因为20多万的劳动纠纷,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还被网友逮着质疑坐商务座。

这落差,比过山车还刺激。

更妙的是,他自己好像也不愿意承认这种落差存在。

视频里的他,靠窗、电脑、商务座,一个成熟男人该有的体面一个不少。

如果不是知道背景,你可能以为这是哪个成功企业家的vlog开场。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人设和现实之间,有时候就是隔着一道“法律红线”。

哪怕后来解释说视频拍摄于限高令之前,可公众早就不吃这一套了。

毕竟大家记忆力超群,对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兰州事件、假阴性风波和那句流传甚广的“发国难财”。

要说这人,本来底子不差。

当年可是理科天花板级别的人物,中国医科大学DNA专业第一批研究生,公安局DNA鉴定中心骨干,这履历搁谁身上都是闪光点。

但科学家的细致严谨放到商海,并不能自动变现成诚信二字。

他辞掉公职去深圳搞别墅装修,是有眼光没错,但后来的跨界试水IT、地产咨询、服装,全都折戟沉沙,那些故事要单拎出来讲,又是一部小型创业血泪史。

直到回归基因检测领域,他才找准方向——可惜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这次翻车比以前都狠。

如果你亲历过疫情时期,就懂当时核酸检测是什么地位:全民刚需,不做不行。

一家企业能把检测点铺到45个城市565处,说它是印钞机不过分。

而且那几年收入真的是用火箭速度飙升,上半年4.5亿元营收,这种数据换谁都会飘。

然而扩张得太快,就容易埋雷。

从济南违规处理医疗垃圾,到提前报全员阴性的操作,再到兰州阳性患者变绿码……这些事,每一桩都足够让公众信任崩盘一次。

他们偏偏集齐了整套剧本,让“质量管理”这个词看起来形同虚设。

舆论汹涌的时候,公司声明往外丢得很勤,“个别员工疏忽”“加强内部培训”,但架不住大众已经觉得你的品牌名等于“不靠谱”。

商业世界里,信任塌方比房价跳水还快,更何况这是关乎公共安全的行业。

所以防疫政策调整之后,他们转型预制菜,看似新赛道,其实背着原罪起跑。

一提名字,大伙先想起假阴性,再想食品安全——这买卖怎么推?

直播带货也是一样,从账号包装到广告投放全套走流程,但一年150场直播销售额挂零,看数字我都有点替他们尴尬。

最耐人寻味的是,现在他的战斗地图已经从市场转移到了法庭。

不只是工资纠纷,还有和各地卫健委拉锯的服务合同案。

在他们看来,是完成任务却拿不到钱;对方则坚称质量存疑资料缺失。

这种互怼状态,很适合拍进一部《后疫情时代商业众生相》。

而限消令,就是这片胶片上的最新画面——没有宏大的配乐,也没英雄谢幕,就是一个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人,被卡在普通人的日常困境中。

有人感慨世事无常,有人幸灾乐祸,还有不少人在讨论:“如果当初管住加盟门槛,多花精力盯质量,会不会今天就不用这样?”

这种假设永远没人能验证,只知道成年人世界确实没有圣诞老人,你手里的每一步棋,都算利息、有代价。

有意思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其实并不仅仅是在看热闹,而是在确认一种心理平衡:原来那些我们仰望的人,也会摔下来,而且摔得很疼。

我倒觉得,与其揣测他接下来会不会东山再起,不如观察一下社会对这样的跌落抱持怎样的态度。

当年的支持者现在是不是黑粉?

路人有没有机会重新接纳一个污点缠身的大佬?

这些答案未必明确,但围观者肯定越来越挑剔,因为互联网时代忘记只需要三秒钟,可搜索记录永远帮你记账。

至于张核子自己,现在大概正忙着在债务表和案件卷宗间穿梭,还偶尔看看镜头里的自己是否依然精神饱满。

我很好奇,如果哪天真的解除了限消,他会上商务座吗?

还是学聪明一点,低调混在人群里挤二等座。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习惯过顶配生活的人来说,要主动切换成经济舱模式,大概比赢下一场官司还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