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潮来袭,企业抢人成本低,政策推动老将变“香饽饽”
发布日期:2025-08-25 08:55 点击次数:176
退休员工成“香饽饽”,企业为何突然对他们那么热情
你瞧,最近麦当劳那事儿登上了热搜,招退休人员的消息一出来
海报上写得明明白白:女的50岁以上,男的60岁以上,都可以来应聘,工作量也不大,每周就三天,工资还按节假日的三倍给
员工餐、福利什么的都挺实在
咱们身边不少人都说,这不是老了的还能干点事
绍兴那家门店都贴了这个海报,工作人员跟咱们说,店里已经有好几位退休的老哥老姐上岗了
能不能续聘还得看他们的工作能力
我还碰到一位50多岁的阿姨,干活真是灵巧得很,像年轻时候一样精神,跟我说她每天早上七点多到店里,帮忙帮忙收盘、整理货架,动作老快了,咱们邻居都说“
麦当劳官方也很快站出来回应,说他们一直都在用这种灵活用工的方式,给全职员工缴社保,但返聘的退休人员属于劳务关系
保险啥的都安排得妥妥的
这阵子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盯上退休人员这块“宝地”了
背后其实有个大背景,是政策在推动
到2025年9月1日,有两项新规就要正式落地:一个是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全都无效
不能再用这种套路来逃避缴纳社保;另一个是《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也正式实行
这些规定一出,企业就不能再随便赖掉社保了
我跟你讲,这阵子这些新规一出台
企业的算盘就被打得啪啪响
以前他们想省点成本,偷偷少交点社保,或者用点“劳务协议”糊弄过去
一旦违规,补缴社保还得交滞纳金:每天0.5%的滞纳金
去年上海一公司全员没缴社保,补缴就得花掉54万,还得每天交270块的滞纳金
有人还在私下抱怨说,这些新规一出,企业利润都缩水了三成
企业为何偏偏对退休人员表现得这么“热情”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成本的事
你想,一个普通员工月薪6000块,企业得交2000多的社保
只要交点工伤保险,几十块钱就搞定了
上海那家机械厂算过账,返聘一位老师傅,月薪8000块,比起招个年轻人还要省点工资,社保少交了2480块
更厉害的是,这些退休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还挺“值钱”的
苏州工业园区那边的企业都发现,返聘工程师的离职率远远低于年轻人,没得争
要知道,一个生物制药公司的62岁老专家,带新人指导,三次就能把团队效率提高40%,废品率还降低了15%
真是“老将出马”效率杠杠的
退休人员自己也很爽,因为新规允许他们“退休金+工资”双份收入,月入过万的都不是梦
我还听说,航天系统那边的一位返聘高级工程师,月养老金7000块,返聘工资还拿18000
上海浦东那边的分析师说了,返聘的技术骨干月收入平均能涨6200块
全国养老金也涨了点,涨幅达到2%,工龄超过35年的
医保这块,慢性病的报销比例提高到70%
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病门诊费都能省一半
武汉那边一位返聘老教授,给患者开药时还不忘提醒:“记得用新医保
” 【用工规则要守得严,签协议别掉坑里】 说到这儿,企业用退休员工
新规对签协议有明确要求:得写明“退休返聘协议”,不能用模糊的“劳务合同”来糊弄事儿
报酬也得写清楚是“月薪”,不要用“补贴”或者“红包”这种说法
保险这块得写明企业买商业保险的义务,要让员工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权益
我听说北京朝阳区有一家餐饮店就吃了亏,口头答应的“日结工资”,结果员工受伤后索赔无门
还有杭州的刘阿姨,跟返聘单位签了个医保协议,结果扯皮半年
企业如果不守规矩,吃亏的还不是他们自己
除了这个,企业还在琢磨别的“降本招数”
比如控制兼职时间,避免缴太多保险
上海有家奶茶店,午餐高峰请两个兼职干四个小时,每人每月只交20多块工伤保险
还有用在校大学生,签实习协议不用缴社保
杭州那家炸鸡店,每学期招三名学生,月薪3000干点单、打包
实在找不到蛮好的学生,就把非核心岗位外包出去,比如打扫卫生、打包活,社保都交给外包公司
广州一家小吃店,把五家店的保洁全部外包,一年下来省了3万多块
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老人把年轻人的活儿抢了怎么办
要知道,绍兴那边的裘先生就直言:“退休金够用了,应该让年轻人出来闯闯
”但说实话,数据表明,退休人员主要集中在质检、顾问、技术岗位
和刚毕业的学生重叠的部分不到15%
大学生们倒是挺淡定的,一个大二的小伙子跟我说:“他们干点轻活,我们找专业对口的工作
”你看,这些退休的老哥老姐
主要还是在经验岗发挥作用
李教授也说了,服务业受到新规的冲击最大
企业用退休人员降成本会成为一种大趋势
毕竟,60岁上下的退休人员,工作状态还挺棒的
== 银发族成“新宠”,未来职场多彩纷呈 ==
你走进上海徐汇那边的就业服务中心,屏幕上滚动着一堆新岗位:理财顾问、民宿管家、直播质检员……排队面试的人都是银发族,个个精神抖擞
服务中心的王主任告诉我:“三天就来了两百多人,企业看中的就是他们那股稳当劲儿
”你说,退休族能在职场站稳脚跟
这件麦当劳的事,从表面看就是一则用工新闻
但背后暗藏着2025年社保新规的深意
企业、劳动者、政策之间的关系,正逐步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曾经被边缘边缘的“超龄”群体,这阵子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经验变成了生产力,政策也变成了“护身符”
其实,你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像我一个邻居,退休后还在社区开了个理财咨询点
再说上海的那些银发兼职,几乎每次去市场买菜,都会遇到一两位“退休大哥大姐”,他们干活稳当、说话温和
对“超龄”群体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放
像徐汇那帮理财顾问、民宿管家,都是银发族
政策的支持让他们的价值被重新定义,经验沉淀变成了效率
你说,这个趋势会不会影响咱们年轻人
毕竟,年轻人的岗位还是挺多的
更要紧的是在互联网、科技、创新这块
退休人员主要还是在那些需要经验、稳定性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就像李教授说的,服务业的岗位受影响最大
但也会带来更多新的机会
总结一句话:这波“退休族”成为职场香饽饽,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一场社会结构和用工方式的变革
未来的路,可能会更丰富、更多彩
我们也要学会看待这个变化,毕竟,年龄只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