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想把中俄拉下水?7月9日,央求中俄出面干预美国未果宣布弃核
发布日期:2025-07-21 01:13 点击次数:103
伊朗驻华大使阿卜杜勒雷扎·拉赫马尼·法兹里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公开表态。
他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具备阻止美国与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新打击的能力,同时呼吁美国遵守国际法。
他提到伊朗始终愿意对话,但基于过往经验无法信任美国,强调国际社会需要共同抵抗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
这一发言被视为伊朗在遭遇外部压力后的外交姿态调整,展现出寻求国际支持的意图。
同一时间点往前推移,伊朗曾计划通过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与预警机等装备升级空军力量。
但关键采购阶段伊朗政府内部所谓“务实派”改变策略,转而采购俄罗斯苏35战斗机以替代老旧的F4战机。
合作推进过程中,伊朗向俄方提出技术转让、开放数据总线接口、在境内建立现代战机生产线的要求。
俄罗斯拒绝进一步技术分享导致双方合作中断,装备更新计划遭遇实质性阻碍。
军事合作破裂的背景下,伊朗境内多个高价值目标遭到打击。
核设施、地面指挥系统与雷达预警基地在精确打击中受损严重,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核心圈层人员被情报系统定位清除。
事后伊朗官方将事件归咎于以色列的情报渗透与美国军事支持,认为这是两者联合行动的结果,同时暗示国内存在安全漏洞。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于2023年7月7日发表正式声明,重申伊朗核计划仅限于和平用途,否认存在核武器开发意图。
他特别指出以色列持续通过舆论操控在国际社会塑造伊朗的“虚假核威胁形象”,认为这是地区局势紧张的根源。
该声明在核设施遇袭后发出,被视为平衡国内外舆论压力的策略性回应。
观察伊朗经济政策可见其长期坚持市场保护主义。
政府拒绝向中国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不愿以折扣油价换取中方在伊核问题上的强力支持。
这种经济策略与其寻求国际声援的路线形成内在矛盾,反映出决策层对主权让渡的敏感性与对短期利益的权衡。
俄罗斯军事合作受挫后,伊朗仍未调整其市场保护立场。
安全危机迫使伊朗加速转向中俄。
受袭后伊朗立即要求两国介入调停,阻止美以后续军事行动。
但技术合作中的分歧与经济政策上的保留态度,暴露出三方联盟存在实质合作瓶颈。
伊朗既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抗衡美国,又试图保持战略自主性,这种摇摆立场导致其难以获得任何一方的全力支持。
从事件链条可见伊朗正处于多重困境。
军备采购暴露技术依赖风险,保护主义政策制约国际合作深度,安全体系漏洞造成重大损失,外交表态与实际行动的落差影响国际信任度。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战略困局,如何处理对美强硬立场与技术经济开放的关系,成为其破局的关键节点。
外部力量的介入意愿与伊朗的内部改革力度,或将决定事态后续发展走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