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此人越败官越大:从师长到总长,蒋介石图他啥?

发布日期:2025-10-11 03:52    点击次数:173

咱们今天唠个稀罕事儿!1949年成都街头,有个穿打补丁棉袄的"菜农"正挑着担子赶路,突然听见解放军战士喊:"注意排查顾祝同!"这"菜农"吓得腿一软,两筐萝卜滚了一地——此人正是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您说怪不怪?这人号称蒋介石的"八大金刚",却越打仗官越大,越败越受宠,最后把蒋家王朝的家底都败光了,反倒成了"逃命专家"。

要讲清楚这事儿,咱得从顾祝同的发家史说起。这人早年可不是当兵的料,在江苏老家当私塾先生时,因为打学生手心太狠被辞退,走投无路才投了军。没想到这一步歪打正着,1924年他混进黄埔军校当了战术教官,凭着一个本事抓住了蒋介石的眼球——会来事儿。

私塾先生变黄埔红人:会端茶倒水比会打仗重要

1925年棉湖战役,蒋介石被陈炯明的部队包围,眼看要完蛋,顾祝同带着后卫连死磕了三天三夜,硬是把蒋介石从死人堆里救了出来。这一战让蒋介石记了一辈子,后来常说:"墨三(顾祝同字)比亲弟弟还可靠。"其实论打仗本事,顾祝同在黄埔系里顶多算中等,但他有个别人比不了的优点——嘴严、手勤、腿快。

那会儿国民党将领里,陈诚爱抢功,胡宗南贪权,何应钦总琢磨着取而代之,唯独顾祝同像个老黄牛。蒋介石开会时他站在身后递毛巾,宋美龄打牌时他帮忙算筹码,就连军统抓了人,他都主动去送牢饭。有回蒋介石想撤他的职,宋美龄劝道:"顾总长虽然不会打仗,但忠心比啥都重要,留着他能镇住那帮骄兵悍将。"就这么着,顾祝同成了蒋家王朝的"吉祥物"。

抗战时期,顾祝同当了第三战区司令,虽没打过大胜仗,但也没犯过大错。最出名的是1941年皖南事变,他奉命围剿新四军,打了场"内战"。这事儿让他在国民党内加分不少,蒋介石夸他"执行力强",可老百姓私下里都叫他"顾屠夫"。有意思的是,后来他跟人吹牛:"我这一辈子没怕过谁,就怕叶挺将军的眼神。"可见新四军的战斗力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

参谋总长的"三连败"魔咒:越败官越大的奇闻

1948年5月,顾祝同接了陈诚的班,当上参谋总长。这时候国民党已经走下坡路了,但谁也没想到,他一上任就开启了"败绩连庄"模式。咱先说说辽沈战役,他指挥东北部队时,调兵像赶集似的,今天让廖耀湘兵团去救锦州,明天又让回防沈阳,弄得部队疲于奔命。有个师长私下抱怨:"咱总长指挥打仗,比咱村掌柜记账还糊涂,账本都记不明白,还想赢?"

反观林彪的四野,那真是像插秧苗一样,插哪儿活哪儿。锦州一解放,顾祝同急得满嘴燎泡,在南京指挥部里对着地图发呆,最后给蒋介石拍电报:"共军太狡猾,请求增兵。"可那会儿国民党早已无兵可增,辽沈战役下来,丢了47万大军,东北全丢了。按说打了这么大败仗,换别人早被枪毙了,可蒋介石不仅没骂他,还给他加了个陆军总司令的头衔,真是奇了怪了!

紧接着淮海战役,顾祝同更是把"糊涂"发挥到了极致。他在徐州设立指挥部,却天天躲在南京不敢去前线。杜聿明几次发电报请求指示,他就回一句"看着办"。结果黄百韬兵团被围,黄维兵团被歼,最后杜聿明也当了俘虏。战役结束后,顾祝同去见蒋介石,哭着说:"校长,我对不起您!"蒋介石反倒安慰他:"不怪你,是共军太厉害。"您说这叫什么事儿?

平津战役时,傅作义本来还想挣扎一下,结果顾祝同发来的电报比雪花还多,没一封有用的。有封电报居然写着"请傅总司令相机行事",傅作义看完气得把电报撕了:"什么叫相机行事?他顾祝同要是有本事,自己来指挥!"最后傅作义选择起义,北平和平解放,顾祝同又丢了华北。这时候国民党已经丢了半壁江山,可他的官还在升,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西南大撤退的荒诞剧:化妆成菜农的参谋总长

1949年12月,蒋介石把最后希望寄托在西南,让顾祝同当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给他30万大军,说要"保住大陆最后一块基地"。顾祝同拍着胸脯保证:"校长放心,我跟共军血战到底!"可转身就跟胡宗南商量:"咱还是早点准备退路吧,这仗没法打。"

他制定的"川西决战"计划,简直比戏台本子还热闹。让孙元良兵团去遂宁牵制解放军,让第18兵团去简阳侧击,可这些部队早就成了惊弓之鸟,接到命令后要么原地不动,要么干脆起义。12月11日,刘文辉、邓锡侯这些西南实力派突然通电起义,顾祝同听说后,当场把作战地图撕了擦眼泪,嘴里念叨着:"完了,全完了!"

蒋介石一看大势已去,13日半夜坐着专机跑了,把烂摊子甩给了顾祝同。胡宗南也不含糊,第二天就带着亲信飞往海南岛,留下顾祝同收拾残局。这时候解放军已经包围了成都,顾祝同没办法,只好化妆成菜农,挑着两筐萝卜想混出城。走到哨卡时,解放军战士还挺热心,帮他扶了扶担子,说:"老乡,慢点走,注意安全。"他低着头不敢说话,心里怦怦直跳,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听见自己的名字从战士嘴里说出来,裤腿都湿了。"

逃出来后,顾祝同躲在柴房里,听着外面解放军的搜捕声,大叹自己"命大福大"。后来他辗转到了台湾,蒋介石见到他居然还说:"墨三啊,辛苦你了,你是忠臣!"可私下里却跟儿子蒋经国抱怨:"顾祝同打仗不行,逃命倒是一把好手。"

败将不败的秘密:蒋介石的用人之道害了自己

顾祝同这一辈子,没打过大胜仗,却官至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成了国民党的一级上将。这背后其实藏着蒋介石用人的致命毛病——只讲忠心,不讲才干。就像咱村选村干部,不选能干的,专选听话的,那村子能发展好吗?

顾祝同有三大秘诀让蒋介石离不开他。第一是装糊涂,军饷被贪污了,他把账本烧了说"都是兄弟,何必较真";第二是背黑锅,皖南事变这种脏活儿累活儿他都接,替蒋介石担骂名;第三是会站队,西安事变时他连夜赶去南京"哭谏",比戴笠到得还早。蒋介石需要这样的人来平衡内部关系,可打仗不是过家家,靠这些小聪明怎么能赢?

反观共产党这边,毛泽东用人只看本事。林彪、刘伯承、彭德怀这些元帅,哪个不是能征善战?就拿西南战役来说,贺龙、刘伯承指挥部队,像切西瓜一样把国民党军分割包围,顾祝同怎么可能是对手?有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说得好:"我们总长打仗靠的是蒋介石的信任,共军将领打仗靠的是士兵的信任,这能一样吗?"

历史的玩笑:忠心耿耿的"送葬人"

顾祝同到了台湾后,还一直担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直到1987年去世,活了94岁。他这辈子,从私塾先生到国民党高官,从"军中圣人"到"常败将军",堪称一部荒诞的历史。蒋介石把他当成"幸运星",可他却成了蒋家王朝的"送葬人",真是历史开的大玩笑。

咱们回头看看,要是蒋介石当初不用顾祝同这样的庸才,而是重用有本事的将领,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其实也难,因为国民党的体制就像一棵烂树,就算换个好树枝,根已经烂了,照样长不出好果子。就像种地,选错了种子,再施肥也长不出好庄稼。

顾祝同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人还是做事,光靠忠心和小聪明是不行的,真本事才是硬道理。您觉得要是蒋介石换个人当参谋总长,结局会不一样吗?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