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发现不一样的中国:外国人的亲眼所见颠覆固有认知!

发布日期:2025-10-09 21:59    点击次数:150

#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一位德国游客站在河北村庄的小巷里,手中的相机不由自主地垂下,他原本准备记录一个“落后”的中国,却发现眼前的景象让他仿佛走进了未来的田园画卷。“我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的加深了我的看法——中国正走在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上。”印度尼西亚网络媒体协会国际事务副主席约菲迪·库尼亚万在亲身体验中国后这样感叹。 这种感受正成为越来越多国际访客的共同体验。当那位德国游客走进河北一个普通村庄时,他惊讶地发现这里“整洁有序”,辅路和小巷纵横交错,每家都有宽敞的院子,主干道宽敞得足以让农耕机械通过。与他原本想象的完全不同,这个村庄“建造得很实用,很宜居”。

西方滤镜下的中国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在抵达中国之前,许多外国人心中的中国被刻板印象描绘成:空气浑浊、交通拥堵、环境杂乱。 一位美国网友在Quora上坦言,学生时期中美关系紧张,媒体描述中国时使用的都是“恶毒词汇”。西方媒体往往戴着有色眼镜处理涉华信息,沿袭“不好的方面添油加醋”和“好的方面阴阳怪气”的套路。这种叙事构建了一堵堵舆论幕墙,试图隔绝世界对真实中国的认知。然而,这种扭曲的认知正在被亲眼所见的现实打破。埃及中东通讯社执行主编艾曼·卡迪在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上分享了他的感受:“直到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才发现,之前听到的、读到的和亲眼见到的大有不同。” 亲身体验:外国人在中国各地的真实见闻当外国游客真正踏上中国土地,迎接他们的是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和整洁有序的城市街道。 一位德国人带着他的胶片相机走进河北村庄,原本以为会看到落后景象,却发现这里的建设既实用又宜居,比他想象中“好得多”。在喀什古城,瑞典籍留学生安利永被充满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所吸引。他与当地人在百年老茶馆一起喝茶吃点心,与“古丽”们载歌载舞。 他感慨道:“只有眼见为实,才能亲身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习俗的人们在这里共同生活、相互学习,生活多么真实和美好。”美食体验同样让人惊喜。墨西哥籍留学生周钊文在重庆发现了一个只需18元就能品尝20多道菜的食堂。他看到不仅是老人,年轻人也将那里作为约饭好去处。对于来自多哥的留学生查理斯来说,中国的“村BA”让他大开眼界。他发现这项乡村篮球赛的历史比NBA还要悠久,比赛激烈程度和技术水平远超想象。科技与人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化中国的科技发展让许多外国访客感到震惊。他们惊讶地发现红绿灯能够智能预测,在线叫车服务迅速便捷。 移动支付的普及更是让一位美国博主惊叹“指尖轻轻一点间就能完成购物”。在农业领域,中国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巴基斯坦籍留学生里亚兹在山西灵丘看到,无人机和自动化灌溉系统正在工作,消费者通过直播间下单的农产品,当天就能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法国籍留学生罗函了解到,浙江安吉余村从依靠炸山开矿的“安吉首富村”转变为生态复绿的典范,森林覆盖率从不足70%提高到95%以上。一位英国网友比较了中国大连和英国伦敦后感慨:“大连就像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城市,而伦敦却仿佛停滞在了某个时代。”从隔阂到接纳:中国形象的国际转变随着144小时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2024年第一季度入境中国的外国人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免签入境人数高达198.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了超过三倍。这些来到中国的外国访客中,许多人开始批评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歪曲。一位美国网友指出,美国媒体总是炒作“中国威胁论”,却对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视而不见。拉美记联秘书长纳尔逊·德尔·卡斯蒂略通过亲身观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消除了绝对贫困”,他认为“中国是人类进步事业的推动者”。阿根廷《关键中国》节目记者西尔瓦娜·劳拉·雷迪沃表示:“我将通过自己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这种亲身经历后的传播,正逐渐改变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双向互动:中国表达方式的革新与提升中国正在有意识地摆脱过去单向度的宣传路径,打开更多双向互动的模式。 从北京奥运会到杭州亚运会,一系列国际性大型活动让世界与中国接触的维度日趋多元、触角不断深入。与此同时,全球媒体形态的迭代也为中国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域外对“中国什么样”的认知,不再依赖于几个“歪嘴和尚”的只言片语。博主的视频、网友的帖子,都有机会描摹出最直观的中国印象。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瑞典留学生安利永在新疆体验后理解了这一内涵:“一个国家里可以共存如此多样的文化,推崇、鼓励,让它们得以发展。”他将新疆的照片拼成“长图”发在社交平台:“我要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看到,少数民族文化在新疆随处可见。”---当那位德国游客站在河北村庄的夕阳下,看着被镶嵌了一层金边的玉米谷堆,他感受到了这个村庄“过去农耕社会才会有的节奏,可以让人远离城市的压力”。 这种体验不同于他在柏林或上海的生活,却同样真实而深刻。无数外国访客的共同体会是:百闻不如一见。印度尼西亚的新闻制作人约菲迪·库尼亚万总结道:“我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的加深了我的看法——中国正走在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亲自来到中国,用双眼观察,用心灵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正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