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为何如今人们购车,愈发不看重保值率?

发布日期:2025-10-07 15:35    点击次数:93

说实话,最近跟几个朋友聊买车,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咱们选车,保值率那可是硬指标,恨不得把五年后能卖多少钱都算得明明白白。可现在呢?很多人张口就是“喜欢就上”,压根不提“这车以后能卖多少”。难道大家突然都不差钱了?还是说,现在的车真的到了“开几年就换”的地步?

我琢磨了一下,这事儿还真不是那么简单。以前买台车,那叫“大件儿”,开个十年八年太正常了,保值率直接关系到你下一次换车的钱从哪儿来。但现在不一样了,车子越来越像“快消品”,三五年一换,甚至有人两三年就想尝鲜新款。你说保值率重要吗?当然重要。但问题是——当新鲜感和体验感支棱起来了,谁还天天盯着残值算账?

就说新能源吧,这波浪潮真是把传统逻辑冲得七零八落。五年前买的某国产电动车,现在二手市场跌冒烟了,老车主气的蹦起来。可你再看现在的新车,激光雷达、城市NOA、800V快充,一个个配置上桌第一个动筷,科技感直接拉满,谁看了不上头? 你让我为了保值去买一台功能机时代的“智能车”?对不起,我做不到。

再说说消费观念的变化。现在年轻人买车,更看重“当下值不值”。内饰是不是高级?音响能不能出片?座椅会不会按摩?要的是“真香”体验,而不是“未来能回血”。你看特斯拉Model 3,外观十年如一日,被笑称“老咕噜棒子”,可人家销量一直顶呱呱。为啥?驾驶质感在线,智能化领先,用着爽啊!反观一些传统品牌,虽然保值率看着漂亮,但车机卡成PPT,辅助驾驶像摆设,你说消费者能不嫌弃?

还有个现实问题——保值率这玩意儿,现在越来越难预测了。以前日系三剑客,保值率稳如老狗,可现在呢?电动化转型慢的,价格直接天塌了。像某些曾经的“国民神车”,燃油时代多风光,现在混动版一出,老款二手价跳水,劝退了不少观望者。而一些新势力,比如理想,虽然新车卖得贵,但二手车居然也能保持不错的价格,打脸了多少唱衰的人?

说到这儿,咱拿几款车对比一下。先看比亚迪汉EV,当年上市时被誉为“国产电动轿车标杆”,三电技术成熟,续航扎实。可问题是,后续改款太勤,新款一出,老款立马跌价,保值率嘛……只能说中规中矩。再看小鹏G6,800V平台+高阶智驾,一出来就上头,虽然品牌力不如比亚迪,但科技配置让它在二手市场也有一定底气。最后看看蔚来ET5T,定位“旅行轿跑”,颜值出片利器,换电模式省心,服务也到位。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很多用户觉得“值这个价”,所以保值率反而比预期好不少。

这说明啥?现在消费者更愿意为“确定的体验”买单,而不是“模糊的残值”。你保值率再高,我开着不舒服、不智能,那也是白搭。反过来,哪怕你现在贬值快,只要产品力够硬、服务跟得上,用户也认。

再聊聊用车场景。过去买车,主要是通勤+偶尔长途,保值是长期持有的刚需。现在呢?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可能家里有辆油车跑长途,自己日常通勤直接上电车。或者干脆加入网约车、分时租赁,车子不再是个“资产”,而是“工具包”里的一项。这种情况下,你还指望它保值?不如关心下充电方不方便、月均电费多少来得实在。

还有个隐藏因素——金融方案越来越香。低首付、长分期、弹性尾款,让你月供压力小到忽略残值影响。比如某品牌推出“三年无忧换新”,合约期内可以按约定比例置换新车,等于把保值率的风险转嫁给了厂家。这种玩法一出,谁还在乎二手市场报价?

当然,我不是说保值率完全不重要。如果你打算开十年以上,或者对成本极其敏感,那肯定还得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买车的逻辑已经从“投资思维”转向了“消费思维”。我们更愿意为当下的舒适、智能、安全花钱,而不是为不确定的未来折旧焦虑。

你看现在的车型,一个个都在拼智能化、拼舒适性配置、拼设计美感。理想L系列主打“移动的家”,座椅能躺、冰箱能制冷,妥妥的“床车”范儿;小米SU7一出来,性能对标保时捷,百公里加速干到2秒级,直接成了“装逼利器”;极氪001猎装造型,风阻系数低,操控稳,被不少人称为“驾驶玩具”。

这些车,有哪个是靠“保值率高”来吸引人的?没有。它们靠的是让用户“一眼心动,两眼真香”。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买车,越来越不注重保值率了?

我的答案是:因为大家更在乎“现在开得爽不爽”,而不是“以后卖得值不值”。车子的本质是代步工具,但现在的消费者,希望它还能是生活伙伴、情绪出口、科技玩伴。保值率固然重要,但它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就像你买手机,还会因为“三年后能卖五百块”而放弃最新款的拍照和流畅度吗?显然不会。

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是继续坚守保值率高地,还是勇敢为体验感买单?

你喜欢那个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