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退休补助金今早到账,老人们在街头聊涨幅:多买两斤排骨,但总觉得还能再高点坐标四川广元,今儿早上七点多,我拎着
发布日期:2025-08-04 12:06 点击次数:118
四川广元退休补助金今早到账,老人们在街头聊涨幅:多买两斤排骨,但总觉得还能再高点
坐标四川广元,今儿早上七点多,我拎着刚买的包子往家走,路过社区小花园,听见石凳上一堆老头老太太凑一块儿唠嗑。凑近一瞧,好家伙,话题全绕在“退休钱到账”上头。
“哎老李头,你卡到账没?”穿蓝布衫的王嬢嬢扒拉着手机短信,声音拔得老高,“我刚去银行查了,比上个月多了百把块。”旁边抽旱烟的老张头把烟杆往地上一磕:“我也有,不过就八十多。说是涨了,咋感觉还没菜价涨得快?”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最近菜市场的排骨都涨到二十八块一斤了,上个月还二十四呢。王嬢嬢掰着手指头算:“我上个月领了三千二,这月多了一百二,总共三千三二。一天多四块,够买把青菜,或者……”她顿了顿,“半斤排骨。”
“半斤?”隔壁单元的刘叔接话,“我家那口子爱吃糖醋排骨,一顿得两斤。我这月就多八十,够买四根肋排,还不够她解馋的。”他搓搓手笑,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花,“不过总比没强,前两年疫情那会儿,我还担心养老金发不发得稳呢。”
公园角落的长椅上,退休教师陈阿姨翻着手机新闻:“我看了省里的文件,今年调整是定额部分每人每月加35块,工龄每年加1.8块,养老金高的再少涨点。我工龄32年,算下来定额35,工龄57.6,总共92.6。上个月我领了四千五,这月四千六不到。”她推推老花镜,“按理说政策是向中低收入的倾斜,可我这不算高也不算低,咋就涨得这么‘平均’呢?”
这话引起了共鸣。卖早点退休的赵伯把保温桶往脚边一放:“我工龄才18年,定额35,工龄32.4,总共67.4。上个月领了两千八,这月两千八六十七。够买袋米,或者交俩月水电费。但你想啊,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我们老头老太太也不能总跟孩子伸手。多涨点是好事,就是……”他挠挠头,“总盼着能再多那么一点。”
我蹲在旁边听了一路,发现老人们的想法挺实在。有人觉得“能多买两斤排骨”就知足,有人琢磨着“要是能抵消下药费就好了”,还有人翻出往年账单对比:“去年涨了4.5%,今年才3.8%,咋还降了?”不过问下来,大部分人都明白:“国家财政也不容易,能按时足额发就不错了。”
中午回家,路过菜市场,看见卖排骨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一个大姐跟摊主砍价:“便宜两块呗,我这月养老金刚涨,想犒劳犒劳自己。”摊主笑着摇头:“阿姨,我这肉都是正规渠道进的,成本在那儿摆着呢。”大姐想了想,称了两斤:“行吧,就当给老伴儿加个菜。”
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我往家走的时候,还能听见公园里飘来的议论:“明儿我去社区问问,咋个算的涨幅?”“问啥子哦,政策都贴在公告栏了,自己去看嘛。”“看了也懵,那些公式比我家孙子的数学题还难。”
其实哪有那么多复杂事儿?退休金涨多涨少,对老人来说,就是菜篮子里的分量,是药盒上的零头,是跟老伙计唠嗑时的谈资。多买两斤排骨是甜,少买半斤也是甜——毕竟,这钱是按时到账的,是实打实揣在兜里的。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