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跨海大桥通车后,冬松岛原生态能撑多久?

发布日期:2025-08-12 16:38    点击次数:184

广东湛江的冬松岛最近火了。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岛因为跨海大桥通车突然闯进大众视野,万亩红树林和能徒手挖青蟹的滩涂在短视频平台刷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它会不会变成下一个被商业毁掉的鼓浪屿?

岛上的渔民张文德最近有点懵。他拍了二十年赶海视频都没人看,最近随手发的小孩在滩涂疯跑的画面突然获得百万点赞。现在每天都有游客举着手机问他"网红青蟹窝在哪个位置",而他的竹篓里装的还是和往常一样的血蚶和沙虫。

这座岛确实特别。1933公顷的滩涂面积超过整个澳门陆地,退潮时露出的赶海区域相当于2800个足球场。更难得的是,这里至今没收过一分钱门票——渔民们仍然用最原始的方式挖螺捕蟹,傍晚的海水染着橘子色的夕阳,这种原生态画面在滤镜遍地的时代反而成了稀缺品。

但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好日子可能不长久。福建东山岛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2017年跨海大桥通车后,三年内游客暴涨五倍,现在当地居民想进赶海区都得买票。冬松岛新建的跨海大桥名义上是解决村民出行,实际暗藏着开发雷州半岛旅游的算盘,桥上每辆旅游大巴开过,都像在倒计时。

红树林成了各方角力的焦点。这些泡在咸水里的树林是天然碳库,每公顷固碳能力抵得上三倍热带雨林,防风效果堪比造价千万的海堤。隔壁南三岛十年前砍红树林搞开发,现在每年光海岸维护就要砸800多万。有村民提议学香港米埔保护区那套,把核心区圈起来搞预约制,但马上被吐槽"还没赚钱就开始摆谱"。

旅游公司已经带着合同上门了。他们最中意"民宿+海鲜大排档"的老套路,想把徒手挖青蟹开发成收费表演项目。倒是岛上年轻人提出个新鲜主意:把赶海收获量换算成碳积分,游客挖走多少海鲜就得补种多少红树苗。这个方案意外获得环保部门支持,毕竟在浙江南麂岛已经试点成功。

真正棘手的是村民的生计转型。去年隔壁硇洲岛渔民改行当生态监测员,月收入涨了两千多块。现在冬松岛正在培训村民操作水质监测无人机,有人开玩笑说以后直播内容得从"看老张挖螃蟹"变成"跟老张学环保"。但谁都清楚,比起塑料瓶堆满滩涂后再补救,现在未雨绸缪显然更明智。

跨海大桥通车那天,张文德站在桥头看了很久。他说这桥像根吸管,一头插进海岛,一头连着外面蜂拥而至的人潮。现在的问题是,冬松岛这杯"原生态奶茶",到底会被一口气吸干,还是能细水长流地喝下去。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